最具競爭力的人才⋯

最近認識了一位朋友,蠻有意思的。Nils Vesk 祖籍歐洲,父母移居澳洲,他在彼邦土生土長,畢業後當上了設計師,從事 landscape architect 差不多十年,在亞洲各國參與設計了無數的主題公園、酒店、住宅項目,某天覺得有點兒悶了,毅然就離開熟悉的工作,學習瑜伽,還考取專業資格,當上了瑜伽教練,又為各大機構雇員提供 fitness & wellness的培訓,漸漸在新領域嶄露頭角,有自己的瑜伽電視節目,更出版了一本有關 lifestyle 的書籍,名為 《Life’s Little Toolbox》。他的機構客戶,不時跟他提及工作上遇到的瓶頸,Nils 於是跟他們分享當年在他的設計師生涯中,如何發揮創意,在極短時間內,為客戶提供多個不同設計方案的方法。「Design Thinking」在Nils來說,差不多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稀鬆平常,他漸漸卻發現原來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極之珍貴的技能。Nils 於是把他 「Design Thinking」 和創新的心得和經驗,加以整理,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Ideas with Legs》,再加上過去幾年的培訓和主持經驗,開始為各大機構提供有關商業創意思考的培訓和諮詢,無心插柳, Designer 搖身一變 Business Consultant,生活有趣而忙碌。

筆者工餘時間,偶然會到青年機構和學校,跟同學們談談事業發展,其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選科與事業的關係 — 「我現在修讀工程系,將來從事項目管理可以嗎?」「我希望轉職人事管理,要修讀多一個有關的文憑嗎?」⋯

這幾年因為工作關係,我接觸了不少很出色的人才。漸漸我發覺,最具競爭力的,是跟 Nils 一樣,有自己看法,不介意冒險,又有 multi-discipline 、multi-culture,涉獵過不同範疇,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現今的世界轉變太快了,現今的一年,可能比古時一世紀更多變化。今天當時得令的科技,明天便落伍;現時獨領風騷的機構,不久就明日黃花。一本通書,今時今日絕對不能睇到老。見多識廣,能夠融會貫通,解決日新月異的需求和問題,才是避免淘汰的最佳途徑。

我的另一位朋友,香港人,英國讀書,土木工程系出身,亦有 I.T. 學位,曾經從事建築工程和資訊科技經工作。因緣際會,被某大財經機構賞識,羅致旗下。Engineer 半途出家轉行做 finance,有一定難度。機會來了,就要爭取。朋友邊學邊做,兼進修法律及財經,工作表現出色,幾年來不斷被外派東征西討,在內地及東歐作開坊牛。就因為瓣數夠多,一般的難題、關卡、red-tape,難不倒他。跟他談天,總有些新奇古怪的想法;解決問題,他總是比別人多些點子。這樣的朋友,去到那兒都有機會。

喬布斯在2005為史丹福大學作開學演說,講了三個故事,道出了幾個做人做事的真理。最記得這兩段:

…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最成功的人,多少都帶點率性,都忠於自己。不是嗎?天天做著不喜歡的事,又怎能出類拔萃?有 Passion,自然就投入,就有幹勁。

名列“Thinkers 50”首名,商業名著 《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作者,哈佛商學院名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近年飽受病魔折磨,幾度徘徊生死邊緣,病癒後他應商學院的要求,為畢業班演講。回望前半生,他寄語畢業同學,事業有 planning 是好的,但是,也毋須墨守成規。做人跟做生意,最好的策略是“ The Balance of Calculation and Serendipity”– 既要有計算,又要有「無心插柳」的準備。「摸着石頭過河」其實有一定道理。畢竟,十八歲的你的抉擇,三十歲的你就不一定同意。人大了,想法會不同,時世會變。隨心而行,機會來了,就要把握。Clayton教授後來把這場畢業班演講的重要感悟整理好,寫成《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一書。智者經驗之談,絕對值得一讀。難怪一出版,已躍登暢銷書榜。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 Clayton Christensen

(教授大病初癒,講說話還帶點吃力,卻無損其內容可觀性)

喬布斯史丹福大學演講

 

伸延閱讀:

喬布斯史丹福大學演講全文,值得一看再看: http://news.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Clayton Christensen: The Survivor @ Forbes

http://www.forbes.com/forbes/2011/0314/features-clayton-christensen-health-care-cancer-survivor.html

how will you